全球企业越来越需要参与到产品开发和他们所熟悉的环境和相关领域中,作为战略性的企业级软件,PLM系统是数字孪生的基石,同时是数字主线至关重要的构成。
2020年,PLM研究机构CIMdata对制造企业管理层进行了一次调研,结果显示14%的企业管理层能正确认识到PLM的价值,相比2019年的16%有所下降。
不可否认,这一趋势变化与企业系统之间的定位重叠、投资回报率不够明晰有关。
但同时,仍有56%的调查者认为PLM术语是当前的热词,大部分企业认为PLM值得持续投入。作为一项关键技术,PLM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一套IT系统,更是支撑企业研发的战略性业务手段。
2020年的新冠疫情,为各行各业注入了不确定性,同时也在加速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金融、销售、市场营销等部门的员工大多已经习惯远程工作,过去一年在线会议系统的日活用户呈指数增长就是很好的佐证。但对于数据和软件工具都在办公室工作站上的研发工程师来说,以及企业的一线工人(如制造、服务、现场安装等),却难以实现远程工作。如何借助更具敏捷性、灵活性、机动性的数字化技术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成为摆在制造企业面前的难题。
谈到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进程,首当其冲的是完善各业务环节的数字化,譬如在以EPR为主线的订单价值链环节、以PLM为主线的产品价值链环节部署相应工业软件,以及在生产制造环节实施MES。
但仅有这些业务系统还不够。在智能互联产品发展的趋势下,制造业业务流程正变得越来越复杂,竞争边界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在此背景下,传统线性模式的工业应用软件建设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类管理及新业务需求。
以PLM为例,传统PLM主要应用于产品设计和工程领域,管理对象以文档形式为主,另外PLM主要管理的产品机械部件,电气设计和嵌入式软件的管理则有其他相应软件,对于这些异构系统的整合也是传统PLM的难点。
所以在制造业发展新常态下,企业更需要以多维度管理、跨业务域协作、快速应对客户需求变化的新业务管理系统。
这也使得制造企业将目光投向了“端到端、完整、闭环、连续、模型彼此依赖、学科相互交织”的数字主线(Digital Thread)建设,或者说投向了更加广义的PLM系统。
数字主线的核心是将原来制造业的流程驱动变为数据驱动。从发现客户需求产生的数据,到与研发相关的物料、设计图纸、3D文档等数据,再一直延伸到生产制造、质量、服务等环节,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所以从广义角度来看,PLM实现的目标和数字主线是一致的。
在以产品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进程中,从PDM到PLM再到数字主线的建设,是一条水到渠成的路径,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从MBD到MBSE再到数字孪生(Digital Twin)的实现。
在全球化竞争格局下,制造企业从未象现在这样需求即时协作、实时信息共享和动态数据的可视化。
对于PLM系统而言,也需要通过针对远程工作环境的轻松、安全的数据访问,内置于每个项目和流程中的质量管理,以及数据驱动的制造方法。
首先是协作。产品开发过程中对协作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协作可以提高速度、增强信心、便于管理,同时保持不同开发阶段的产品质量。特别是新冠疫情所带来的更分散的劳动力、断裂的供应链和动态的客户需求,协作变得更加重要。
其次是制造。由于供应链断裂、不断变化的安全法规及上市时间的压力等因素,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定制产品配置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困难。基于PLM系统在设计与工厂车间的信息之间保持数字主线的连续性,可以保障客户生产制造业务的韧性。
第三是质量。质量在产品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在每个项目和工艺流程中都需要予以重视。通过PLM系统将需求、工程、制造、供应链和现场服务连接起来,为企业提供端到端的质量管理功能,以尽早发现设计问题,并对不良事件做出更快的反应。这样可以降低因为质量因素所带来的成本,提高产品上市速度和客户满意度。
现如今,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金融企业,亦或是制造企业,都在谈数字化转型。归根结底,一家制造企业可以全方位提升数字化能力,却无法变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数字化公司。不管是离散制造还是流程制造,无论是汽车还是手机,最终产生收入带来利润的是这些产品本身及其相关服务,数字化是锦上添花,绝非喧宾夺主。
作为支撑企业研发的战略性业务手段,PLM的本质是以产品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言必称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制造企业更应该厘清ERP、PLM等在数字化进程中的定位,同时洞察其技术发展和前沿应用趋势,将数字化转型的主动权握在手中。